樊綱 - 人物介紹
樊綱,現任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副會長,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,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,中國(深圳)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。兼北京大學、南開大學、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教授。
除受政府委托進行研究並就各種經濟政策問題向政府各部門、各地方政府提供谘詢、建議,並在國內擔任多種社會職務外。
樊綱被世界銀行、UNDP,ESCAP,OECD等國際組織聘為經濟顧問,應邀到許多國家講學訪問、參加學術會議與合作研究,在國際經濟學刊物上發表英文論文多篇。
樊綱的有關中國經濟問題的論點經常被國內報刊雜誌、電視傳媒以及CNN,NewYorkTime,FinancialTimes,InternationalHeraldTribute,WallStreetJournal,Handelsblatt,Nikkei,BBC等重要國際報刊、電台、電視台所引用。
樊綱 - 個人簡曆
1969年,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務農;
1975年,轉到河北省圍場縣;
1978年,考入河北大學經濟係;
1982年,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係主攻西方經濟學;
1985年至1987年,赴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及哈佛大學訪問研究;
1988年,獲經濟學博士學位。同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;
1992年,晉格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,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;
1992至1993年,任《經濟研究》編輯部主任;
1994-1995年,任經濟研究所副所長。
樊綱 - 研究領域
樊綱主要研究領域:宏觀經濟學、製度經濟學暨“過渡經濟學”。
樊綱 - 主要著作
樊綱主要專著有:《現代三大經濟理論體係的比較與綜合》、《中國漸進改革的政治經濟學》等。
樊綱主要論文集有:《走進風險的世界》、《發展的道理》等。
樊綱在《經濟研究》等學術刊物上發表了《灰市場理論》、《論改革過程》、《改革的動態理論》等學術論文近百篇。
樊綱 - 主要榮譽
1991年和2005年,獲孫冶方經濟學優秀論文獎;
1992年,被破格晉格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,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;
1993年,成為中國社會科學界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之一;
2004被,法國奧弗涅大學授予名譽博士。
樊綱 - 學術觀點
中國人可不可以少些儲蓄、多些消費?中國的國民儲蓄率高達50%以上,許多人包括國內經濟學者,都在提出提高消費、降低儲蓄的對策。這些對策有許多在短期內似很難奏效,有些對策所依據的經濟分析,也顯得不那麽可靠。
首先,中國的消費曆來穩定增長,多年來一直穩定在8%―10%左右,現在則是12%以上。即使是GDP中的消費(即消費品增加的部分)增長,也在9%左右,與GDP的增長基本持平。過去幾年GDP中消費比例過低、投資比例過高,不是因為消費增長下降了,而是由於投資增長過快,使投資在GDP中的比例擴大,把消費的比重擠小了。
其次,怎樣才能使消費更快地增長?現在國際、國內有個流行說法,中國人消費品買得太少,不像美國人消費得那麽多,仿佛隻要中國人多消費一點,就可解決世界經濟不平衡的問題了。可是中國的人均GDP隻有1000多美元,美國人均GDP接近4萬美元,消費水平怎麽可以相比?中國人消費水平低是因為可支配收入低。國人講得最多的一句話是,中國農民的消費水平太低,因此中國的消費水平太低。可是農民消費水平低不是因為農民有錢不消費,而是因為農民沒錢。中國農民是中國消費傾向最高、儲蓄率最低的群體。中國農民把所有的收入都拿來消費了,孩子上學、尋醫看病還沒有著落。因此中國短期內的消費增長很難指望靠刺激農民消費來實現。農民收入的提高,是就業增長的問題,是整體經濟增長的問題,包括投資增長、城市化的深入。
換個角度看,中國的高儲蓄率確有其因。人們常提到社保體製不健全,資本市場效率低,是導致儲蓄率過高的原因。這都是對的。但這兩個問題的解決,在任何國家都需要幾十年時間,不可能在近期內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來提高消費。
另一重要原因,即收入差距較大而且還在繼續擴大。目前在所有就業人員中,相當一部分是低收入階層,要麽是打工仔、藍領,年收入平均僅萬元左右;要麽是還在農村的農民,每年僅3000元。他們的消費傾向很高,儲蓄率很低,但在整個經濟中,他們收入所占的比重相對較低,每年新增GDP隻有40%左右歸這些低收入階層所有,而且不是由於工資率提高,而是主要通過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現的。剩下60%的新增GDP被高收入群體所獲,而這個群體消費傾向很低,平均下來,整體消費傾向很難提高。就是說,現在恐怕還不能進入國民消費傾向大幅提高的階段,而要在今後幾十年通過經濟的持續增長方能解決。
我們的投資中有許多東西與消費密切相關。現在的投資中,超過20%是住房投資,這個部分還在增長,而這部分投資從本質上說是長期耐用品消費。再者,接近30%的投資是基礎設施投資,而城市基礎設施投資一大部分屬於“公共消費品”。中國正在城市化初期,需要大量公共消費品的投資,現在私人消費大幅增長,但公共消費品缺乏,而公共消費品的提供,是將來私人消費增長的基礎。中國正在這個階段上。
中國的投資如果增長太快,全世界經濟都會過熱,不是好事。但在中國發展的這個階段,投資和資本積累仍是增長的一個重要動力,也是中國實現城市化、工業化、現代化的必經之路。
從這個意義上來講,總計約60%的投資,是可持續的,是短期需要也是長期需要的。這意味著什麽?不是消費不重要,不是不需要采取鼓勵消費的政策,中國甚至應該特別鼓勵高收入階層多消費一點,但總體而言,這種政策效果是有限的,不能解決全部問題,我們仍需保持投資的一定規模的增長,40%、50%的高增長不行,20%左右的增長還是需要的。
所以,保持總需求各部分的穩定增長,不能隻強調消費增長,出口、投資都要平衡穩定地增長。這樣一個比較平衡的政策符合現階段中國的需要。
樊綱 - 個人評價
樊綱入選,顯示了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獨特的選擇標準和未來的調控視角。未來的中國貨幣政策將顯示出更多的樊綱“色彩”。
出乎人們預料之外,樊綱入選了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。此前人們普遍並沒有把非金融領域的樊綱列為本次熱門人選,此次央行的挑選看起來格外的耐人尋味。
樊綱是一個高大俊朗的北方漢子,給人的感覺似乎更像一個籃球中鋒,而不是一個經濟學家。
在攻讀博士期間,他曾作為訪問學者到哈佛學習,哈佛的學習和研究氣氛吸引了樊鋼,讓他在回來或是留下的問題上猶豫不決。不過作為訪問學者的樊鋼要留在美國操作起來相當麻煩,再加上剛剛走上改革開放道路的祖國所提供的巨大舞台也吸引著他,樊鋼最後還是選擇了回來。
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對的。現在有很多留在國外的人很羨慕他,說當時你怎麽想得通就回來了呢,現在我們想回來卻不行了。的確,有些留在國外的人處境很尷尬,想回來已沒有合適的位置,留在那兒也就隻能做個主流社會之外的教書匠,一個一流社會的二流公民。他很慶幸自己的選擇。
樊綱回來後進了社科院經濟研究所,憑借雄厚的學術功底,在1994年成為了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。不過,幾年後樊綱離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,進入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基金會,此事成為經濟學界一段“公案”。
一位發改委係統的經濟學家評論說:“樊綱的宏觀經濟觀點比較溫和,他基本認同適度的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都是能容忍的,與發改委係統的觀點類似。從中長期來看,通貨緊縮的壓力和威脅更勝於通貨膨脹。在匯率政策上,與其他多數經濟學家一樣,他讚同人民幣升值。”
與前任不同的是,樊綱更專注於國內宏觀經濟及中長期製度領域。此番並不擅長金融調控的樊綱“淘汰”了幾位熱門人選,顯示了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獨特的選擇標準和未來的調控視角。未來的貨幣政策將顯示出更多的樊綱“色彩”。
談及自己的家庭,樊鋼總是輕描談寫地說他出身於“右派”家庭,父親是右派,但對他的發展沒有太大的影響。他離過婚,現在有一個五歲的小女孩。提到女兒,他倒很有興味地說了一句話,“我就喜歡女孩,女兒是為自己養的,而兒子是為別人養的。”這句話讓人覺得很有點“經濟學”的味道。
樊綱 - 學者語錄
奧運之後的經濟
“2006年在北京奧運會投資最高潮的時候,北京市的投資總額隻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.9%,所以說,北京的經濟總量占整個中國經濟總量的分量很小;上海的經濟總量大一些,也隻占到5%。奧運之後,即使沒有這3%,也不是什麽大事。更何況,沒有奧運,沒有世博會,北京和上海本來也要建設;它們都還處在城市化初期。”
“我最擔心的事情是什麽都憋到奧運會之後,股市也不調整,樓市繼續飆升,能源價格也不調,經濟也不放緩。當時市場上普遍的觀點是,奧運會之前不會調能源價格。如果是那樣的話,中國經濟就慘了,奧運會之後就大崩盤。股市如果不是從去年下半年調整,奧運會之後真的危險。”
通脹的前景
“經濟學上有個術語叫“被壓抑的通脹”,價格被壓住太久以後再調,會一下子彈得非常高,對通脹的壓力會更大,所以早調永遠比晚調好。而且我們要看到,這次成品油調價,是食品價格已經基本穩定,CPI開始放緩的情況下進行的。它當然最終會在消費價格指數上顯示出來,但會有一個過程。如果食品價格越來越穩定,對CPI的作用越來越小,油價上漲最終也未必會推高CPI。隻要我們控製住貨幣總量,把導致通脹的基本供求關係控製好,CPI還是有可能穩定住。”
“非常重要的是,我們的能源價格不調,我們的總供求關係失衡程度就會更大,可能造成更嚴重的通貨膨脹。什麽道理呢?能源是一種一般的生產要素,如果你壓製它的價格,就會產生對它的過度需求。能源價格低,大家就過度消耗能源,那些消耗能源的產業的生產成本比國際上低,產品價格就越有優勢,市場對這種產品的需求就更多,導致它繼續擴張生產規模,最後對其他生產要素的需求也會增大,產生超額需求。如果扭曲的價格保持下去,超額需求打不掉,長期積累下去,將來通貨膨脹會更加嚴重。現在是用短期的價格上漲,來換取長期的價格穩定、供求平衡和低通貨膨脹。我認為這是值得的。中國經濟現在也有能力消化這種短期上漲。”
人民幣的升值
“如果不升值,美元天天在貶值,你不升,意味著你離市場均衡越來越遠,價格扭曲就會越來越厲害。人為地把某個經濟變量固定下來是不行的。比如能源價格,你把它固定下來,就會造成短缺。匯率固定下來不升,顯然不是辦法。”
“像我們這種增長還比較快的新興市場國家,就成為流動的目的地。不管人民幣升不升值,它們都要來中國。人民幣一升值,吸引力就更大。”
“人民幣升值會改變世界就業和生產結構,給我們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造成衝擊,會使我們的訂單跑掉。小幅升值企業還有點適應的餘地,大幅升值跑掉更多。我們畢竟是個發展中國家,我個人不願意看到我們的製造業被驅趕出去。現在有一些媒體和政府官員常常攻擊我們的製造業,攻擊我們的勞動密集型產業,攻擊我們那些為第一代農民工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的產業,但我不希望它受到衝擊太大。衝擊是一定的,調整是一定的,產業升級也是一定的,但需要一個過程。所以我個人比較讚成現在的辦法。它當然有缺陷,有問題,比如流動性增多,外資湧入,但經濟學上沒有十全十美的辦法,任何辦法都有利有弊。在國際金融動蕩的背景下,恐怕我們沒有更好的辦法。”
樊綱 - 個人榮譽
2010年12月1日,美國著名雜誌《外交政策》公布了2010年度“全球百大思想者”的排名,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入選,入選理由:向世界闡明,中國不僅僅是世界工廠。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